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数学大世界》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数学大世界》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于199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术交流、促进数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快速成长,《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将隆重推出以面向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学辅导刊物,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探究的交流平台。 《数学大世界》为月刊,国内刊号...>>更多

2018年7月刊

您的位置:首页 > 2018年7月刊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起来
文章来源:《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8/8/4 阅读数:508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起来

: 数学是一门以多样形式呈现的抽象的逻辑学科,它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本文以小学数学为研究对象,从教学方法这个角度出发来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教学,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从而得到数学与生活的发展趋势,让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完全生活化的状态。

关键词: 数学;生活;融合;生活化

1、让生活走进数学的课堂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相一致,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学生的经验是新知识的起点。数学教学必需建立在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学校教育大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为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来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们知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小数,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那么,教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把这些简单常见的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概念,怎样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这些小数呢?教师可以讲教学步骤分为三部分:

① 布置一项课外调查作业。家长陪同孩子去附近的超市,记录下自己喜欢的食物或者玩具的价钱,在课堂上做统一的汇报。

② 引导学生翻看教科书的标价。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请小组长汇报各组探究情况。

③ 学生自己找一找在课堂中小数的存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感受数学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数学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充斥着生活的各个部分,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其次家长参与到数学教学中,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紧密过度,家庭教育不再是学校的教育前期阶段,而且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最后,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的探索可以获得发现问题的喜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现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通过探索,学生还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步骤,以便让他们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在中发现新知,构建新知,让学习贯穿学生的一生,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

2、让数学回归生活

在数学的教学中,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们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有些知识讲解地越多学生反而越糊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研究发现,虽然这些一线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试验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走向了一个盲区,就是只重视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一些从学生学习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生活出发的必要性。假如教师可以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去捕获生活中的种种元素,积极地去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就能够运用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去揣摩和自悟数学知识。

在《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小明同学回家的路线”的情境,从小明同学的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可以到达,一条是直的,另外两条是弯曲的,请你们来帮助小明选择哪一条道路是最近的?为什么?

把原本抽象化的问题如此生活化呈现给学生,可以瞬间触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此时设身处地为小明选择回家方案,同时学生会根据自己每次放学回家的方案考虑解决“为什么”这个疑问。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走直路”这个方案,并解释到这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到的结论,教师随后提出疑问给学生“这个直路究竟是什么?我们一起用数学概念来给它取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此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层层递进,教师给出结论“线段”。这样,一方面,线段的定义就由学生跟着老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来了,并且课后学生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个定义,如果有遗忘学生还可根据自己回家的路径回忆起这个定义。

3、让数学帮助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曾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到现实生活中自主找到数形结合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能上升为数学知识,并呈现出抽象的形式,我们要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与教学可以完全走出教室,不局限于教师,走向生活,走到生活,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习、感悟、体验、理解。

1)向学生渗透数学意识

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数字,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比如上文中提到数学问题。作为教师,要学会经常从自己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时时刻刻向学生渗透数学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问题,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一一对应到生活中去。

2)课堂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心理学研究曾给出这样的诠释: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环境的联系越紧密时,学生接纳知识的水平就越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强记数学公式和定理,否则不但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数学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与自己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发生联系,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探索数学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课时教师要从生活出发,顺水推舟引出新知识,每时每刻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后让学生把学习的新的数学知识运用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自主意识,树立自主的榜样

小学生是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好学是他们共有的特点,各种能力还在培养过程之中,其主要的学习方式还在于模仿。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探索,给予学生可以探索数学问题的机会,不抹杀他们的天性,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生活。

教师自身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要不断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积极去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寻求相应的解答,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学生树立起一个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分享,并积极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索。

4、总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数学生活化的问题,但是相关研究成果数量不多,并且可供参考的成果不系统,数学生活化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当今社会是信息全球化的社会,当今的教育更是全球化的教育,小学数学课堂会朝着数学与生活融合的态势向前发展,并且这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同时本文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1)如何处理有限的教学时间与开展数学生活化的研究活动之间的矛盾?

2)怎样才能保证数学与生活在每一个课堂中的融合?

3)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如何从统一的生活出发?

4)开放的课堂如何处理主要矛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李俊平. 教育实践与研究[M].2010(4):50-52

[6]蔡亲鹏、陈建花.数学教育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7]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周蕖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8]徐丽华.儿童教育问题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9]王灿明.少年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与创新性学习的激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10]林美雄.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J].珠江教育论坛.2013(8).

[11]张亚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数学教育研究.2013(07).

[12]张叶平. 浅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0).

[13]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2(26).

[14]赵洁、李碧琦、郑平.对数学生活化的认识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13).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