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数学大世界》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数学大世界》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于199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术交流、促进数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快速成长,《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将隆重推出以面向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学辅导刊物,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探究的交流平台。 《数学大世界》为月刊,国内刊号...>>更多

2020年2月刊

您的位置:首页 > 2020年2月刊

利益相关者与大学生就业体制变革(二)
信息来源:《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0/2/24 阅读数:403

利益相关者与大学生就业体制变革(二)

马廷奇

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不仅催生了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生就业的格局,而且确立了市场配置大学生人才资源的基础性地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暴露出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性困境与结构性冲突,其实质是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导致的市场失效。走出就业困境的根本路径在于创新大学生就业体制,建设大学生就业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和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大学生就业体制政府失灵市场失效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就业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一方面由于受到经济危机和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需求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根据《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规模仍将呈稳定增长态势。要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就业的被动局面,单纯高等教育改革或经济改革无法走出就业困境,必须重构政府与市场、高校、社会等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边界,尤其是要重塑政府角色,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建立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合作的大学生就业体制机制。

1.重塑政府角色,建设大学生就业的服务型政府。

就本质而言,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所体现的就是服务功能的缺失;政府如果仅仅扮演大学生就业“行政促进者”和 “市场介入者 ”的角色,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学生就业利益相关者之间角色对立和难以协调的局面。因此,大学生就业领域的政府失灵,其实质是政府角色的错位。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必须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建设大学生就业的服务型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市场领域,政府要承担起保障市场运行秩序、维护公平公正和法制建设之责,并从大学生就业市场中退出,把大学生就业资源的配置权赋予市场;在大学生就业的促进政策领域,政府要承担起大学生人才资源的供需宏观规划、协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责。在我国这样一个政府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面对大学生就业矛盾的化解、就业质量的提升和就业结构的调整的任务,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职能转型势在必行。当然,政府职能转变并不是放弃责任,而是强调就业过程中的学生本位、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服务的公共性。政府的作用在于为大学生、用人单位等相关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包括为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撑,搭建更有效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政府职责的公共性。政府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和保障大学生公平公正就业,使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利得到维护和保障。

三是政府权力的有限性。政府只是大学生就业治理主体之一,必须与行业企业、中介组织、高校等构成就业治理的网络关系结构;也就是说,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生就业治理和就业服务,任何单一主体都不可能解决大学就业问题。总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是实现和维护大学生就

业权益,其职能是为大学生就业利益主体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2.加快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建设。

市场交易是建立在 “自愿 ”基础上的契约行为,是一种最有效率的、最公正的制度安排,因为市场的效率来源于市场机制所实现的生产要素配置优化,而要素的配置优化来源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就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而言,就是要通过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实现大学生就业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当然,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有效运行是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分化为前提的。尤其是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市场尚不完善,计划体制的“惯性 ”较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仍处于形成过程之中。因此,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建设一方面离不开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尤其是在培育大学生就业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规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推动并不是干预大学生就业市场,而是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市场有效运行的制度环境。从理论上而言,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劳动力市场的同质性、就业条件的均等性、劳动力供给的分散性和劳动雇佣双方的相对独立性。就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而言,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标准。大学生就业市场功能失调和供需结构性矛盾,不仅造成人才资源浪费,而且导致市场机制的扭曲;就业歧视、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就业信息不畅等,不仅加剧大学生求职的难度,减少择业机会,而且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当前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建设要切实达成以下两个核心目标:一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自由化。大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力,其就业质量和就业行为与所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密切相关。大学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首先是高校人才培养自主权、大学生自主专业选择权和学习方式选择权要得以确立、有效实施和切实保障;其次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就是要消除就业歧视和特权,确立平等契约、平等竞争、平等参与的市场化规则。二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一体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一体化旨在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多重分割状态,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包括大学生能在国家法律规定下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工资收入调节机制,工资收入差异主要是根据工作质量、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不是基于行业、地域等非经济因素之间的差异;就业信息的及时、准确和畅通,以及就业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健全的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和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援助机制。

3.建立大学生就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机制。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表面上是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导致的体制机制不畅。因此,协调利益冲突、解决结构性失衡是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实际上,大学生就业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原因,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与堆积都具有强大的外部肇因,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也不仅仅是某一主体的责任,而是影响社会发展全局的公共性问题。依据公共治理理论,单纯的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机制各有其优势和缺陷,只有实现对不同机制的整合优化,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实践状况而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协调可以归为四个方面:一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协调,主要包括校企利益协调、学生与用人单位利益协调、区域和行业间利益协调、政府与高校利益协调等。二是体制间的均衡协调,主要包括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协调、高校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中央与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协调等。三是就业结构协调,主要包括区域协调、产业行业协调、学科专业协调、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协调等。四是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协调,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的供需协调、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之间的协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划协调等。这些协调关系互为依存,相互影响,任何一种关系的协调都无法单独实现大学生就业体制机制的畅通。当然,这些关系都必须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清晰的行为边界和制度框架中才能实现协调。因此,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建设为核心构建利益相关者之间协同机制,是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最重要任务。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