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数学大世界》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数学大世界》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于199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术交流、促进数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快速成长,《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将隆重推出以面向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学辅导刊物,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探究的交流平台。 《数学大世界》为月刊,国内刊号...>>更多

2018年8月刊

您的位置:首页 > 2018年8月刊

数学情感研究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信息来源:《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8/10/30 阅读数:699

从数学情感单一型模型到整合型模型的变迁,可见数学情感的研究视角从单一关注“纯情感”的阶段过渡到了关注全局的整合性视角阶段,强调数学认知与数学情感的整合,以及数学教育中宏观与微观的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强化关注数学情感的作用,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添彩。具体来说,数学情感研究对高中数学教学及研究带来了如下启示。

1将数学情感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助力

从数学教育的本质来看,数学教学除了突出知识、技能目标外,还要体现数学思考,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换为教育形态。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习得,更在于逻辑与思维的培养,在于化归、递变、分类、贯通等核心思想方法的学习。因此,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只单纯地进行教学策略比拼,不能再仅为解决难题而苦练学科知识储备,而是要在教师与学生的充分情感联系中,对学生的数学发展需求作出专业判断,把握最恰当的时机进人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过往的实证研究已经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信念、自我效能感等与其数学成就间存在高相关性,数学情感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1131因此,教师是否能读懂学生的情感需求,善用他们的情感资源,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采用理想的教学方法,完全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的数学思考。‘课程改革中教师扮演的“引领者角色”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社会化状态等理性地对其进行干预。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一连串尝试理解的新问题,会进人难以理解问题意思的“判定性困惑”阶段,此时教师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干预。选取这个时机,是因为当学生把传统的方法策略都思考尝试了之后,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此时,哪怕是教师一句很小的外部鼓励,像“你刚刚的思路是可以的”等,都会帮助学生打消疑虑,有信心继续解决问题。再如,学生在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教师可以提供异质的学习共同体,帮助他们简化难度、合作解决。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干预,可以促进有效教学,实现从关注数学知识转向关注知识背后的观念和思想。随着研究的发展,数学情感已从单纯的态度、信念、情绪等维度发展到宏观的环境因素、生理特征等维度,这是数学学习的非认知领域的统整,无疑对数学核心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学生数学情感,能有力推动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与深人。

2降低认知负荷,减轻数学焦虑

数学情感的三层次模型中,表明数学焦虑是数学态度的因素之一,对数学成就有所影响。有关数学焦虑的实证研究还表明,当个体面对高度成就期望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较强的数学焦虑感,甚至比考试失败所带来的焦虑感还强烈。“引高中数学教学由于面临高考压力及社会的高度期望,学生普遍焦虑感强。虽然课程改革理念的本意是降低焦虑、全面发展,但是实施以来,评价与教学现实的鸿沟一直受到诸多质疑。

其一,回顾课程改革所期待的数学评价,应是“能对学生发展进行全面考察—包括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态度变化等”。‘川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提倡过程性评价取代总结性评价,但是不少高中教师都尚未意识到数学情感及其在过程性评价中的作用,阻碍了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其二,课程改革提倡注重学生情感目标,但是事实上教师难以真正帮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真实的数学成就。其实,为了推动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良性发展,应降低数学练习的难度。拼难题、怪题的做法违背了数学学习成功体验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各地高考标准的不确定造成诸多师生的无所适从,导致教学中既想删减繁难偏旧,又唯恐落后于人,反而加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阻碍了其应有的高中数学素养发展,得不偿失。

因此,为了降低高考带来的数学焦虑,更需要参与教学实施的教师群体清醒、辩证地看待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数学情感研究表明,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学生成功和满足的情绪状态可以帮助他们更容易过渡到自我满足的境界。若持之以恒,容易形成广义的数学自我概念和身份认同;反之,消极的数学情感和认知反馈也会形成稳定的固化结构,阻碍学生今后的数学发展。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体现其数学教育专业性的渠道除了是学生的高考成绩外,更重要的应是可持续发展的数学素养。因此,建议数学教育界慎重精简教材和教学内容,抓住数学学习的关键要害,尽量去除认知干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教师评价的信念与方式亦应有所转变,才能帮助学生保持正向的数学情感。

3提高教师运用数学情感规律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对数学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落实情感目标,针对教师专业培训的缺口,可以考虑帮助教师改变过去“以书本为本”的观念,加强对学生情感状态、情感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针对性学习。

在这方面,Goldin ( 2009 )的数学情感模型给数学教学带来了重要的启示:教师需要很好地辨认学生处于哪一种情感状态,才能有效地作出处理。一般来说,在接触新的数学问题后,学生会经历迷惑的情感状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会通过特殊例子法、简化问题法、画图法等策略来尝试理解眼前所面对的问题。在高中阶段,数学问题难度加大,教师要善于辨认学生是否已经处于迷惑和需要帮助的情感状态。此时,若教师不能给予帮助,学生很有可能因为害怕、沮丧而放弃尝试,产生的消极情绪又很有可能带人下一轮的恶性循环中,产生难以复返的后果。如果学生已经到达了恐惧的情感状态阶段,他们会呈现出一系列不健康的反应,如,出于惯性服从教师的讲解、盲目模仿例题或笔记、人云亦云地跟着其他同学回答等,而且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弱点,还尽力隐藏自己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的无能为力,表现出拖延、坐立不安、频繁喝水、上厕所等现象。最后,呈现问题解决答案时惯用猜测的方式。如果教师要求他说出原因,他立即觉得自己刚刚猜的答案是错的,马上又换一个答案等等。教师如果辨认其已经处于这个阶段了,就应该适时采取更为有力度的专业疏导,以帮助学生走出消极的阴影。

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能需要作出不同的情绪应对调整。如,有些学生数学学习意志力强,教师可以稍微放开空间,让学生自己面对“沮丧”的情绪状态,学生有可能会在头脑里进行激烈的风暴,从而引发新的想法,也有可能想到分解难题,从简单的小问题更易人手,或是提出问题的新假设等等。这些都有助于使其通过自己的顿悟最终获得成功。无论如何,教师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方能把握好干预的时机。

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建议给予专业的、针对性强的情绪辨别及调控策略培训,侧重规律性、可操作的内容学习,把“空洞的”数学情感变成务实的流程和框架。

4实现数学情感与数学认知的整合

从数学情感的发展脉络来看,其轨迹是由“单一”到“整合”,再到“整合中的细化”。可见,关注情感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经验也一致认同数学教育中认知与情感整合的观念。1191目前,数学情感以更宏观、更具统摄性的姿态出现,这也是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应然追求。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及评估学生情感状态时,不可忽略学生的认知发展与社会情境,这些都是与情感发展平行的要素。数学新课程目标的理念,亦不仅应体现数学情感的重要性,还应明确认知与情感的整合作用。

不论从数学教育的科学与人文发展观角度,还是从数学观与课程功能观来看,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都体现着强烈的整合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同新课程标准是基于“数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能力的整合,是基于基本能力发展之上的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与创新意识的整合,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1201。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虽然应该强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在重视数学情感的同时,也要避免过犹不及的情况。数学情感虽然重要,但是并不意味着它能够“独立”和“直接”存在,“只有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融为一体的价值观,才是有生命力的”。因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数学学习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的过程方法,来实现学生个性倾向的提升的”1211。可见,教学过程一定要多角度、整体性地把握学生的数学情感,让情感处于良睦、可再生状态,才有利于形成数学情感与数学认知之间理想的互惠关系。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