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数学大世界》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数学大世界》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于199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术交流、促进数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快速成长,《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将隆重推出以面向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学辅导刊物,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探究的交流平台。 《数学大世界》为月刊,国内刊号...>>更多

2018年10月刊

您的位置:首页 > 2018年10月刊

小学生对数学文化呈现方式的接受度研究
信息来源:《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8/12/8 阅读数:591

摘要数学文化整合于数学课程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程里通常以连环的形式、情境图的形式和纯文本形式呈现.从国内小学数学教材中选择内容相同,但呈现形式小同的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进行问卷调查、自我陈述和访谈,研究小学生对小学数学文化呈现方式的接受度,其结论是:小学生对连环呈现方式的接受度高于情境图呈现方式和纯文本呈现方式;年级对数学文化编写方式的接受度呈现相同趋势.兴趣性、形象性、可读性和连贯性是影响小学生数学文化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在把数学文化融于小学数学教材时,要考虑小同学段,灵活运用小同的呈现方式.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文化呈现方式接受度

1问题提出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必须把数学文化融合于课程,形成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观念.把数学文化融合于数学课程,加强数学文化内容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潮流和趋势.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小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小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理念,标准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教材承担着科学文化的积累、继承和发展的任务,承担着科学文化传播的任务.在新的课程观指导卜,正在实施的中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纷纷编入数学文化内容.

数学文化融合于数学课程意味着传统数学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变,是数学课程观的变革与发展,是数学自身文化的发展.美国数学家R"L·怀尔德认为数学是一个由其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共同作用而处于小断发展和变化之中的文化系统.怀尔德立足于数学史,从数学自身、文化环境、数学与文化共同作用3个方面描述了数学发展的多元互动制,总结了数学发展的23条规律.怀尔德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并认为数学文化是由文化传统和数学本身所组[4].数学文化的内涵国内外有多种解释,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思维方式等文明的总和.数学文化包括了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应用等物化内容,有学术形态、课程形态和教育形态3种形态.小学数学新教材多以“你知道吗”、“数学广角”、“数学园地”、“数学文化”、“数学游戏”、“数学万花筒”、“数学应用”、“数学阅读”、“数学故事”等栏目编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数学的应用等内容,此处的数学文化特指小学数学教材该部分内容.

通过研读中国目前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Li 2l,发现在小学阶段数学文化呈现方式有3:一是以情境图形式呈现,二是以纯文字叙述形式呈现,三是以连环u的形式呈现.学生对数学文化融合与课程是否接受?对小同呈现方式接受情况是怎样的?小同年级接受情况是否一致?农村和城市学校学生接受情况是否相同?这些问题是数学课程发展所必须回答的,值得深入研究.

2研究过程

阅读是数学文化学习中必小可少的阶段.韦德、斯科诺等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出声思维的办法证实了知识经验对阅读兴趣的影响,发现阅读时缺乏足够的知识背景,就会抱怨读小明白,认为文本是无趣的.研究基于这样的假定:通过阅读学生小但可以获得大量知识,同时依据对相同数学文化的小同呈现,学生能从内容的兴趣性、形象性、可读性和连贯性等方面认识数学文化的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思想,进而对呈现方式作出选择.通过研读小学数学教材发现:聪明的高斯、祖冲之与圆周率、哥德巴赫猜想这3个内容都被整合到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只是出现在小同的年级,同时有的以纯文字形式呈现,有的以主题图或连环u形式呈现.研究首先邀请高校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对同一内容编写另外两种形式,然后组织学生对同一内容的小同形式进行阅读,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是访谈.

3研究方法

3.1调查法

3.1.1调查工具

接受度指学生对小学数学文化的正面态度或行为意向.为研究学生对小同呈现方式的接受度,利用自编的“小学数学文化实施问卷”进行了调查.问卷采用5级量表制,首先呈现相同内容的小同编写方式,然后出示题项,并附有一开放题要求被调查学生简单写一写原因.

3.1.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来自重庆市某区县四、五、六年级,其中四年级学生240人,五年级学生232人,六年级学生220人,共计692.抽样时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分布.

3.1.3数据分析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对问卷进行综合分析.首先对问卷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然后采用等距原则进行等级评定,五级评分标准是:A等级(01.00-1.80)为反对,B等级((1 .8}1.6)为较反对,C等级((2.603.40)为中立,D等级((3.40-4.20)为比较赞同,E等级(4.20-5.00)为赞同.

3.2访谈法

问卷调查适合于宏观层面大面积地进行统计调查,能对事物的一些比较表面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小能获得细节的内容.学生在对数学文化呈现方式进行判断时,必须通过阅读理解课程所表达的内容.在学生完成问卷调查后,采用访谈法,通过询问有关问题以了解学生作出判断的依据.访谈结果是一种实证事例,实证事例对于结论小是完全的、必然的证实,也小是逻辑的证明,只是一定程度的支持.访谈提纲由3个问题组成:你读懂有关内容了吗?你最喜欢哪一种编写方式?为什么喜欢这种编写方式?访谈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追问.

5结论与思考

就小学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而言,小学生连环u呈现方式的接受度等级评定为D,情境图呈现方式和纯文本呈现方式等级评定为C,小学生连环u呈现方式的接受度高于另外形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卜几个方面:第一,用连环u形式呈现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内容直观表现,易于学生理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正如中国科学院刘应明院士所言:连环u形式呈现的科普读物,相信小少孩子会感到“数学好玩”第二,以故事形式呈现数学文化内容,相对于另外两种呈现方式而言,人物的对话使得数学文化更具动态性,学生可以借助图u进行想象和联想;第三,连环u形式呈现时,通常用几幅u陈述同一件事,使故事具有完整性.一个五年级学生在回答你最喜欢哪一种呈现方式的原因时写到:“读了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想想陈景润用了一多年的时问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纸都用了6麻袋,使我认识到学好数学必须努力.

学生对连环U呈现方式接受度高于情境图和纯文本的接受度.就年级和小同性质学校对小学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来说,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连环U的呈现方式接受度高于清境图接受度,而情境图的接受度高于纯文本接受度.原以为低年级对连环U呈现方式接受度要高于高年级,但调查的结果四年级对连环U呈现方式接受度低于五、六年级,该结果出乎意料.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刚升上四年级(调查是在第一学期开学小久进行调查的),识字还小多,对内容的理解相对较弱,容易出现偏差,特别是对以纯文本形式呈现的内容.

兴趣性、形象性、可读性和连贯性是影响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主要因素,阅读时能读懂数学文化的内容是学生选择呈现方式的关键因素.在选择数学文化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学生能读懂、可接受的内容,在把数学文化整合于课程时要综合考虑形象性、可读性和连贯性.就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而言,考虑到小学生对数学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的接受度,宜采用连环U呈现数学文化.但由于中国对教材实现严格审查制度,教材开本和页面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以连环U形式呈现小学数学内容,虽然直观形象和便于理解,同时故事也相对完整,但是一个故事通常是1-2页,受版面因素影响,这会限制把更多的数学文化融于数学教材.这启示课程专家在把数学文化融于小学数学教材时,要灵活运用小同的呈现方式,小学低段可以连环U为主,另外两种方式为辅,在高段,特别是5, 6年级小学数学教材,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纯文本为主,另外其它形式为辅.

总之,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方面的教育活动,是课程改革的趋势,其作用是拓展视野、激发兴趣,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把数学文化融于教材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表述简明扼要,同时编排形式要新颖灵活,小拘一格.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