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数学大世界》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数学大世界》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于199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术交流、促进数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快速成长,《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将隆重推出以面向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学辅导刊物,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探究的交流平台。 《数学大世界》为月刊,国内刊号...>>更多

2019年2月刊

您的位置:首页 > 2019年2月刊

试论小学数学的教学“计策”与趣味教学
信息来源:《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9/7/24 阅读数:728

试论小学数学的教学“计策”与趣味教学

摘要新课程、新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树立新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中,是教师们非常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策”。同时,在趣味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数学味”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数学学习的突出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策”:趣味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许多教师使用“趣味教学方法”“抖包袱教学方法”和“欲擒故纵”等方法,都属于教学过程的“计策”。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在趣味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数学味”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数学学习的突出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加入趣味教学等方法,不时地给学生感官以及心理上的刺激,以极富吸引力的动作、行为以及语言等给学生以启发。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保持交流和沟通,保证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另外,教师在采用趣味性教学法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不能因为“重趣味”而忽视了“数学味”和学生知识的传授。

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趣味性教学的新思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要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潜能。比如,教师在采用趣味J险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设置智力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数学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性,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应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智力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学味”和“趣味性”的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添加智力游戏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素养,深入理解趣味教学法的内涵,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在进行教学环节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过程中,从科学的眼光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尽可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计策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

一是教师从生活常识引入。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可呈现两组镜头让学生观察。

镜头一: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散乱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

镜头二: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笔直的钢丝绳,等等。

然后,教师提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对这些线进行详细的描述?”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激起了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

二是教师从直观操作引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比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然后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众多的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每人分的同样多,从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三是教师从旧知迁移引入。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到了中高年级,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联系相关的旧概念直接引入。例如,“质数与和数”的教学。由于质数、和数是通过约数的个数来划分的,所以在教学时,可以从复习约数的概念入手,然后让学生找出1,2, 6, 7, 8, 11, 12, 15的所有约数。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他们各有几个约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这些数分类吗?从而为引出质数、和数做好铺垫。

四是教师从情景设疑引入。丰富的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和积极思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关于“体积”概念的教学,可以先将两个同样的玻璃容器盛满水,然后拿出两个大小明显不等的石块,分别放进两个玻璃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想一想,为什么石块放进容器后,水要往外溢?为什么放进较大石块的容器,流出的水较多?从而让学生获得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认识,为引出“体积”做好了准备。另外,教师可以从动手计算引入。有些数学概念很难让学生观察或操作,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当然,对于教师的演示操作,也许教师的计策教学引导并不能使学生一下子反映过来,在教师演示或操作结束后,不要急于进行概括,可以让学生脱离直观事例,默默地回想一下,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这样从表象模糊到清晰,再由分散到集中,进而过渡到抽象概括。这时候,教师只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并“举一反三”推广到同类知识点,从而形成共识。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