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数学大世界》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数学大世界》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于199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术交流、促进数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快速成长,《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将隆重推出以面向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学辅导刊物,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探究的交流平台。 《数学大世界》为月刊,国内刊号...>>更多

2020年5月刊

您的位置:首页 > 2020年5月刊

提高研读教材水平,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来源:《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0/7/14 阅读数:302

提高研读教材水平,优化教学设计

摘要研读教材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研读教材时,既要从全局进行解读,也要注意从微观进行解读,这样才能获得更多对于教学设计有用的信息。对于教材的研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常读常新,不是一劳永逸的。

关键词研读教材整体微观编者意图动态

备课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钻研教材又是其重中之重。教材作为实现课程标准的核心课程资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对于如何研读教材,我有以下经验与各位教师分享。

1、整体研读教材,理清知识脉络

先从整体的角度,而不是微观的角度,研读教材,有利于了解教材编排体系,从而厘清其知识结构。因为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因此研读教材时应该遵循从“粗粒度”到“细粒度”的原则进行,先从了解课程标准开始,再粗读该学段全套教材,最后认真研读该册教材。这个一般是在学期初做的事情。通过阅读课程标准,获得对该学段知识的整体认知,然后对教材进行粗略地通读,看看教材是如何将课程标准科学地安排到各册教材中的,主要是了解各知识点的逻辑体系,掌握教学的度,避免人为提高难度。例如文字处理,闽教科版三年级先安排用记事本进行文字编辑的内容,四年级则安排了内容更丰富的Word编辑排版的内容,五年级又学习了PPT演示文稿的制作,那么之前学习的输入文字、增删改文字就不应该成为word教学的重点,而word中的插入图片、艺术字等内容也不该是PPT的重点,三者是文字编辑排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另一方面,整体研读,可以正确把握一节课的内容在该册教材中的地位,有利于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更能把操作重点合理安排到每一节中去。例如五年级上册第4课《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就是重点,而第3课《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与四年级文档的编辑排版有共通之处,教师只要简单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即可,而不必讲授太多,不但节省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微观研读,精心设计教学

研读教材不但应该整体研读,更应该从细节着手,正所谓细微处见真章。微观研读与教学有着更加直接的联系,是研读的重点。

一是反复琢磨,读懂教材编排意图。例如四年级上册第4课《学文字编辑,编排我的作文》,编者的意图是选择贴近学生的例子—写作文,它是最贴近该学段学生的情境例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我们在处理时就不要轻易换掉,尽管我们可以找出其他更有趣、“更好”的例子。

二是重视插图、提示语的作用。例如四年级上册《学文字编辑,编排我的作文》,其中有加入字体样例、字号样例,第一次备课时我忽略了,而后来备课时引起我的注意,我就设计了引导学生阅读这两个样例的环节。学生一看,觉得十分有趣,课堂气氛明显比较活跃。

三是仔细研读探究活动,分析其中的例子是否能很好地诊释该课的知识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学文字编辑,编排我的作文》一课中,选取的作文是《罗西塔》,我在阅读时,就萌生了一个疑问学生对这个塔有多少了解?对它感兴趣吗?在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后,我将作文内容换成了东西塔,并在导入环节展示一些东西塔的图片及文字介绍。经过教学实践,这个处理是成功的。

3、多视角研读,让教学设计更接地气

研读教材时,“多心一些”,不但要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进行研读,还要试着从编者、学生的角度进行研读,如此方能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这对教学设计是十分有利的。

从编者角度研读。教材的编写是有一定依据的,由课程标准展开,并符合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等特点。如果能从编者的角度研读教材,就能更好地理解编写意图,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换句话说,能够进入教材的例子、活动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的,是精选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一般情况下,都不要轻易换掉,而要尊重编者的意图,多想一想。这样与编者进行对话,才能与其共鸣,真正读懂教材。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研读。如果在研读教材时,能够时刻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阅读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将会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反之,如果阅读时,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认知特点,设计出的案例哪怕再“高大上”“再完美”,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只会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将丧失主体地位。

4、活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将教材视为“跳板”而非“圣经”,为教师灵活使用教材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将教材视为案例,充实并超越教材。

具体处理办法,一是可以重组教材。将前后知识相联系,例子前后呼应,打通各知识点。例如《蝴蝶飞啊飞》中的元件,可以作为《逐帧动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逐帧动画的原理。而该元件的制作可以作为前一课《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元件的练习。其次,对于同一个应用程序的学习,可以做成一个系列。例如,在讲授《引导路径动画》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让上节课做出的风车沿曲线运动?这样让知识逐渐深入,过渡自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更进一步的,可以超越教材,具体做法可以是替换教材中的活动、例子。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引导路径动画》中教材选择的例子是《蝴蝶飞啊飞》,考虑到学生近期喜欢玩一款游戏,我将例子替换成了小汽车过障碍,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把书中例子,作为课堂练习。要注意的是,在替换掉教材中的内容时,一定要在理解该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新的例子要全面设计,不要遗漏知识点。

5、动态研读教材,常读常新

每年的学生是在变化的,而教材又相对固定,如果只是静态地对待教材,是不符合教学需求的。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今年己经研读了,明年就不必再研读,而应该抱着常读常新的心态,不但每年要钻研教材,更进一步的,要反复地、不同时段地钻研,每次都将有不同的收获。

总之,研读教材是一项基本功,我们只有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活用教材、超越教材、发掘课程资源,才能够创造出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设计出学生愿意参与的活动,从而做出令人满意的教学设计。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