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数学大世界》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数学大世界》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于199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术交流、促进数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快速成长,《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将隆重推出以面向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学辅导刊物,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探究的交流平台。 《数学大世界》为月刊,国内刊号...>>更多

2021年4月刊

您的位置:首页 > 2021年4月刊

中国社会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
信息来源:《数学大世界》杂志社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4/6 阅读数:482

中国社会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

要:社会教育作为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列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必须把社会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态和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规划。社会教育应该以社会全体成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重点是如何在社区好地实施社会教育,其研究类型是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等。从学科层面对社会教育进行探讨,进行社会教育学的学科建说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研究学科建设

社会教育作为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列的现代三大教育体系之一,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扎实而深入地开展社会教育,承续百年来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传统,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就21世纪初我国社会教育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社会教育从最简单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社会”和“教育”两个词的结合。社会和教育的连用,最早出现在德国。据现有文献记载,1835年,德国教育学者狄斯特威格在其《德国教师陶冶的引路者》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教育”一词,并且亲自创办社会教育机构。但如何确定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一直困扰着社会教育研究者,至今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什么是社会教育,如何更为准确地认识社会教育,不同的研究者由于对社会教育理解角度的不同,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有研究者从社会教育的对象角度进行界定,形成了“社会全体说”、“社会全民说”社会成员说”等认识,试图从社会教育的客体角度揭示社会教育的本质,但忽视了社会教育的主体。有研究者从社会教育的功能角度对社会教育进行界定,把社会教育视为一种“社会活动”,或”教育活动”,并强调作为活动的社会教育的影响作用。但功能一般是本质的外化,仅仅从社会教育的功能角度对社会教育进行界定,难以全面揭示社会教育的本质。有研究者从社会教育的内容角度对社会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社会教育包括了“处世、接物、立身、行”,是以社会各界人士为教育对象,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为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教育,但难以形成对社会教育概念的全面认识。有研究者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相比较来对社会教育进行界定,认为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及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是一种补助正式学校的教育,但这种把社会教育定位为附属地位的观点,导致社会教育独立功能的丧失。

可见,人们对于社会教育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社会教育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不同的理解实际上强调和阐述了社会教育的不同方面。综合以上认识,笔者认为,社会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去理解。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并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独立的教育活动。

广义的社会教育包括了社会生活的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实际与广义教育无多大差异。事实上,最早的教育功能就是由社会教育去实现的。在原始社会,家庭尚未形成之前,年轻一代的教育就是在全氏族成员的共同劳动及日常社会生活中,由氏族公社的成员通过互相的言传身教,或由有经验的年长者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简单的生产和生活的经验的方式进行的。以后随着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出现,直至学校教育的产生,广义的社会教育才开始逐步分化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这三种独立的教育形态。

狭义的社会教育概念,实际上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社会教育实施的主体,即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无论其创办者是政府、团体或私人,只要它是对社会成员实施有影响的教育活动,就是社会教育的实施者第二,社会教育实施的客体,是针对社会全体成员,而不是其中的某个特殊群体第三,社会教育实施的机构和场所,包括公私立学校和社会文化机构第四、社会教育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独立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活动。我们应该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平等看待。对社会教育,必须认真策划,精心设计,周密安排。

基于对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笔者认为,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不应仅仅以学生为对象,而应该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不断拓宽社会教育研究领域。

如何在社区更好地实施社会教育将越来越成为社会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在特定的地域和范围,即人们所居住的社区所进行的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实际上包括在社会教育之内,但不等于社会教育的全部。社会教育不一定以某一区域为限,在全社会进行,有着广泛区域和对象而社区教育则侧重区域性,其实施范围主要集中在社区居民的居住地对象是特定的社区居民。社区教育实质上是在特定的区域内针对特定对象进行的社会教育活动,是社会教育在社区这个具体空间的实施。社区教育实际上属于地域性社会教育的范畴。

改革开放后,社区教育在我国兴起。社区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在整合各类教育的基础上,社区教育侧重于对社区内的正规教育进行延伸和补充。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在对象上,日趋突破老年人群,向青壮年群体中的底层群体延伸,满足全体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单位的社区成员的教育培训需求,以更好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和公平,实现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在教育内容上,社区教育日趋突破闲暇娱乐教育,向技能生存类拓展,实现社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有效地填补了我国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国新时期的社区教育,除名称以外,从一定意义上看,在教育对象、教育功能、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具体设施方面,都与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相类似。

随着社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社区教育将为实现人的教育终身化和社会的终身学习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在深化社区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和目的等研究基础上,重点开展社区教育实施的研究,具体对社区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社区教育的管理与评价、社区教育的模式、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学校建设、学习化社区建设等问题展开扎实的研究,以有效指导社区教育实践,寻求社会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要特别重视农村社区教育研究领域的开拓,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中国社会教育研究者应有的贡献。

二、社会教育的研究类型

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领域,社会教育研究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历史研究

社会教育史的研究是百年来我国社会教育研究中进行较为深入的一个方面,在社会教育的整体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大多数研究只是史实的整理与介绍,缺乏深入分析,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展开。

第一,对如何合理继承古代教化思想进行研究。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化民成俗”的悠久传统。中国历代各朝统治者均十分重视对人民的教化,如周代的“聚民读法”,秦汉时的义学,唐宋时的民间“负鼓说书”,宋朝的乡约,元代的社学,等等。虽然其教化”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民众遵循一定的习俗和道德规范,培养顺民忠臣,维护封建统治地位,但其重视教育民众、以大多数民众为对象和教育形式不固定的特点却为社会教育提供了启示。我们要对中华民族所尊崇的世代相传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从观念、民俗、道德、礼仪、行为等方面进行梳理、确认,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活力,力求物化到社会教育载体中,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在对西方社会教育变迁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教育制度的变迁进行系统研究。

第三,民国时期,蔡元培、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黄炎培、俞庆棠、马宗荣等一批社会教育家,已对社会教育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社会教育遗产。我们必须对这些教育遗产进行系统研究并合理传承。

()理论研究

要对社会教育的起源、本质、对象、功能、地位、价值、制度、目的、分类、内容、实施等进行全面、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形成社会教育的认识范畴,建构起原创的社会教育的知识体系。为使社会教育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笔者认为,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研究。

第一,社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关系。在社会教育发展初期,社会教育的目的在于对社会成员进行基础知识层面教育的普及,对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关注不够。但到21世纪,社会教育的对象与以前大有不同,对象的学历、层次与以往相比已有大幅度提高。在高学历社会中,社会教育将呈现出高学历化的趋势,社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必然成为社会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揭示社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发挥高等学校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教育研究者目前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社会教育不仅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职业教育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发达的市场经济培育和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达,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社会公共教育机构和其他相关服务机构都可以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教育服务。以美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参加社会教育活动的人中3/4接受的是职业课程或与职业技能提高有关的课程。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如何结合,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实际上,职业生计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我国民国时期就为各个学者所关注,并对其理论及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论述。我国目前社会教育研究应承续起这个传统。

如何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把社会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实现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是21世纪初我国社会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二,社会教育的分类。社会教育的分类将使社会教育在实施中具有针对性,可以促进社会教育研究及推进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社会教育的分类关键是分类标准的确认,是以社会教育的对象为分类标准,还是以社会教育的内容或社会教育实施方式等为社会教育的分类标准,尚需进行具体而又深入的研究。

第三,社会教育的目的。一般而言,社会教育目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教育目的的概念、社会教育目的的结构、功能和实现机制,确立社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观点等。目前的研究难点是社会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第四,社会教育的功能。社会教育功能的研究一般包括社会教育功能的界说、社会教育功能的分类、社会教育功能的具体表现、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等。一般而言,社会教育功能是指社会教育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一般应分为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目前的研究难点是,对社会教育功能研究不仅要注意对社会功能的研究,尤其是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研究,而且要在对社会教育育人功能进行充分研究和体认的基础上,注重社会教育功能的整合与互相渗透。

第五,社会教育制度。社会教育制度研究包括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概念和特性、基本构成、价值、实施和创新等课题。社会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制度是指按一定规范建立的社会教育体系狭义的社会教育制度是指以社会教育政策、法律、规章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教育活动规范。目前,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狭义的社会教育制度研究方面。

第六,社会教育的实施。社会教育的实施是目前我国社会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弱点在社会转型期,我们应尽快加强我国社会教育实施的研究,建立与规范社会教育事业及实践体系,突出各种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功能,完善和规范各种学校式和公共式的社会教育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动植物园等),发挥它们的社会教育功能,使社会教育影响更加深入。要具体对社会教育实施的原则、社会教育专门的实施、学校(包括大学)兼办社会教育等问题进行研究,特别要重视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研究。所谓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可以称之为“学校中心的社会教育”,即“以学校全体为社会教育的主体及援助者的社会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应根据不同层次学校的特性,结合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要对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具体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实验研究

国家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在部分地区开展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并明确把开展社区教育实验与“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联系在了一起。我们要在必要的理论架构基础上,挖掘、整理并合理继承我国社会教育的实验研究传统,开辟社会教育实验区,特别是面向农村开展社会教育的实验研究,对社会教育进行原创性的实验探索。

()比较研究

我国社会教育研究者早已开始了社会教育的比较研究,并出版了专门著作,主要有马宗荣著《比较社会教育》(世界书局1933年版)、吴学信编著《比较社会教育》(正中书局1942年版)、梁忠义主编《当代日本社会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孙启林主编《世界教育大系·社会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等。社会教育的比较研究,从对日本社会教育的介绍逐步扩大到对各国社会教育的介绍,不仅丰富了我国社会教育研究的成果,而且对社会教育的具体实施起到了指导作用。我们应努力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社会教育进行深度的比较研究,使我国的社会教育研究适应国外社会教育的研究趋势。

三、社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以往的社会教育研究,大多是从对社会教育实施指导的角度进行。特别在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以改变我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并企图通过对全体民众的教育来改良社会。民国时期出版的社会教育著作和教材在编写体系和内容上体现了社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努力,1989年,北京春秋出版社引进了日本社会教育学家新崛通也著、张惠才译的《社会教育学》;1992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冬桦、王非主编的《社会教育学概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教育研究者对社会教育的研究尚缺乏学科层面的探讨,对社会教育学学科的建设还不够重视。

从学科层面对社会教育进行探讨,进行社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应该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教育学的研究不仅对社会教育的整体研究和进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给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须开展对社会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范畴、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社会教育学的学科群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从目前情况来看,重点应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第一,确立社会教育学的研究范畴。社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关键是社会教育学研究范畴的确立。范畴不仅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应,而且是构成各门科学系统的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目前,教育学的研究范畴总体上是以学校教育为研究对象建立起来的,尚未形成严密的逻辑范畴和完整的范畴结构体系。在从整体上增强对社会教育学学科地位和使命的体认的同时,我们在进行社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时,必须摆脱传统教育学的研究范畴,不断地探讨、辨析、筛选和审核自己的逻辑范畴,建立起合理的逻辑范畴体系,并使社会教育学各具体范畴的研究进一步走向系统和深入。

第二,促使单数社会教育学向复数社会教育学发展。社会教育学随着自身的发展必将走向分化,并由此衍生出更多更细的分支学科。分化为诸多分支学科是社会教育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完整形态的社会教育学理应有单数社会教育学和复数社会教育学之分。所谓单数社会教育学,是指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以研究社会教育基本理论为主旨的社会教育学,单数社会教育学在社会教育学学科群中应居于主干和基础学科地位,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统领与指导作用所谓复数社会教育学,是指由社会教育学各分支学科组合而成的社会教育学学科群,它包括两个方面:(1社会教育学内部分化而形成的社会教育概论、社会德育原理、社会教育课程、社会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2社会教育学与外部其他学科相交叉或综合而形成的社会教育哲学、社会教育心理学、社会教育管理学等学科,以及社会教育史、比较社会教育等。在对社会教育学发展进行规划时,必须注意单数社会教育学与复数社会教育学并存发展机制的建立。单数社会教育学应更明确地定位于研究社会教育的起源、社会教育本质、社会教育功能、社会教育目的、社会教育制度、社会教育实施等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而复数教育学应以此为前提建构起各分支学科的体系。

第三,创新和完善社会教育学研究方法。拥有科学的、独特的研究方法是判定一门学科独立或成熟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的社会教育学研究方法比较匮乏亟待开展对社会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詹栋梁.现代社会教育思潮[M].北:台湾五南出版社,1991.3.

[2]余寄.社会教育[M].上海中华书局,1917.1.

[3]马宗荣.社会教育事业十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6.

[4]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34.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353.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